2012/10 Yamaha YZF-R1張煒安測試
首頁 > 新車測試 >2012/10 Yamaha YZF-R1張煒安測試
2012/10 Yamaha YZF-R1張煒安測試
  • 撰文:Adam
  • 車輛提供:2012 YZF-R1(Jerry)/2010 YZF R1(昌)
  • 車輛測試:張煒安
  • 協力:彭耀明
  • 攝影:Adam/Hong
  • 上載日期:2011-12-16

基本資料規格表

 

  

有關新車的資料,本誌不久前已作詳細介紹,有興趣可以按入以下圖片進入觀看,接下來是張煒安試駕Yamaha YZF-R1的內文。

 

 

如讀者未能收看此視頻,可按此過入優酷網收看。

 

 如讀者未能收看此視頻,可按此過入優酷網收看。

 

張煒安對2台Yamaha YZF-R1的看法 

張煒安自白:去年參戰澳門格蘭披治大賽的戰車是04 Yamaha YZF-R1,相比今次駕駛的2012版,在各方面都有顯著的提升,這是無容置疑。以往,在試車前鮮有了解車輛的資訊,可是今次不同,為了隆重其事,在製作今次的特輯前,認真找尋新款R1的資料及閱讀多份外國媒體試車報告。

 

 

 

 

 

 

 

 

 

據講今代R1的重點是加入TC(Traction Control),即是說繼Kawasaki ZX-10R後,第二台擁有該電子科技的日本Superbike。雖然在賽道上馳騁了一段時間,但遺憾是從未體驗TC的優點,可是據認識的外國車手講這些新科技在賽道上可縮減1-2秒的圈速優勢(視乎賽道長度)。但是在街道上,我對這種電子科技的實用性有所保留,盡管看過一本外國雜誌在街道上進行詳細及計時測試,並且提供具有說服力的數據,但採用跟賽道相同的測試方式,即是說大油門出彎,用強勁馬力刻意使尾胎打滑,然後逐一測試那種TC的設定可以防止打滑。

 

試問有多少人在街道上用盡線位,並且毫無保留地大開油門出彎,因為喜歡「磨包」的騎仕,大都是比正常稍高少少的速度享受攻彎的過程,再者大多數意外都是太快車速引致,跟尾胎打滑無關,可以說TC在街道上的用途遠不及在賽道上。就算TC可以提升安全性及加強騎仕過彎的信心,但車廠絕不保證百份百的零意外,否則會惹來無數訴訟。

 

盡管先前已試駕擁有TC的BMW S1000R及今次的R1,並非無興趣測試該系統的用處,只是客觀條件並不容許。說了等於沒說?是的,如果有人願意承擔所有開支,我們絕對有能力測試。

 

 如讀者未能收看此視頻,可按此過入優酷網收看。

 

 

 

說回今次試駕的R1,嚴格來說2012是加入先進科技的Facelift版,再者今次試駕的兩台車有不同程度的升級,固此不能視為原裝車看待。先講這兩代車的座姿,可以說沒有明顯分別,相比其他1公升Superbike,她的俯伏程度較畢直,並且十分街車化,所以較舒適。但由於車身比較龐大,油缸較長,對我的身型來說,握軑時從軑把至油缸有較長的距離感,因此壓彎時手臂需要一點遷就,我想這種擁有較寬趟的乘座感,擁有5呎8吋以上的騎仕應該比較適合。

 

馬力輸出
閱讀部份外國傳媒在賽道測試R1的報告稱車輛的馬力比相像中低,少了一點狂野加速感。可是在香港的路面駕駛,尤其是在當日一條擁有兩個中速彎的馬路,我不但沒有感到車輛乏力,甚至感覺馬力有點過盛。先講10版的R1,由於車主昌改用了賽車化尾截排氣管及細一齒的頭牙,所以車輛的低扭輸出十分強勁,在2檔稍稍推動油門時已有萬馬奔騰的加速反應,輕易地令車頭升起,所以油門控制更「就住就住」,至於3波、4波甚至5波,冇力?不要說笑吧。

 

 

至於使用原裝頭、尾牙的2012版R1,雖然低扭輸出相對「柔」,但油門敏感度較低,反而操控上較容易及「就手」,我個人認為較適合初接觸Superbike的騎仕駕駛。之前聽不少朋友說開擁有十字曲軸的R1,在剎車降檔後產生的Engine Brake十分輕微,極有當年2衝車的收車感覺。今次試駕,真是聞名不如見面,同時讓我體驗4衝急速降檔後仍有「狂飆」的空轉感覺。

 

還有那台無可挑剔的直4引擎如何線性的加速力無須多講,但深沉厚實的排氣管聲跟V4十分相似,估計只有2-3個Key差別,與傳統直4排氣聲有天淵之別的差距,非常特別。

 

至於馬力模式選擇(D-Mode),正如2010版車主昌所言,鮮有使用標準(STD)及最小馬力A模式,著車後第一時間轉用最大馬力輸出的B模式,所以對於STD及B這兩個加速反應的印像非常模糊,他更說寄望下一代的R1著車後自動設定在最大馬力輸出模式,無須每次「按來按去」,因為玩這種大排電單車的騎仕,都是追求強勁的加速力。

 

我也同意昌的說法,曾短暫轉玩這兩個為雨天及新手適應的模式,前者接近600加速反應,後者低扭唔算強,要求較高轉數才有強勁的加速力,可以說是介乎A及B模式之間。

 

 

 

 

彎向性能
雖然現時所有車廠目標是將1公升Superbike提升至600的操控性能,畢竟受到引擎體積的牽制,這兩個組別跑車的體積及矯健性仍有一段距離,對於開慣600的我,騎上R1後的感覺尤為明顯。由於2010版R1的頭、尾避震設定是車主為自己度身訂造,對我來說乘座感有點過軟,過彎時輾過輕微凸凹的路面時,前後避震有點不協調,未能將部份震盪過濾,偶然引致車身搖擺,但根源是我的體重未能與昌的R1匹配,並非設定上出現問題。

 

相反,頭、尾避震使用原裝設定的2012版R1,對我來說可以照顧日常使用的需要,即使過彎時遇上不平的路面或直路加減速時,吸震性能及承托力較有質感,可是用她作激走則另計。正如之前所講,R1車身較闊大,過彎時需要身體作配合,但整體而這,R1仍然是一台十分容易駕駛的Superbike。

 

至於掣動,聽2012 R1車主Jerry說原裝前剎車系統不算強,所以取車後立即改用Brembo放射式卡鉗,除了加強剎車能外,其次是加強美觀。毫無疑問,改用大口徑直泵及Brembo放射式卡鉗後的R1,只要輕輕一扣,掣動力漸進地將高速行駛的R1慢慢減速,這是原裝剎車系統無法比媲。 

 

 

 

下一頁-車身細節及兩位車主短評 

 

會員感想分享

匿名用戶 2015-08-22 09:27:56
我的11R1跟另一个11R1也是一低一高。不知道为什么 颜色么???
雅马哈R1 2012-12-08 03:26:18
谢谢你们了
匿名用戶 2012-10-27 21:52:57
我是大陆人,我想问的是如果在香港全额付款能走私到大陆吗?
racingboy 2012-05-16 09:12:47
寫得好忠肯 ^^
期待下一篇報告!
hejinpeng 2011-12-26 00:04:08
12款好棒啊!但是不知道它的价格是多少?我好想要一辆。
SRT波比 2011-12-24 19:44:25
讚好! .
Hong 2011-12-22 11:24:27
一個精彩的專輯~~~必需多方面的配合~~~
是次全頼車主jerry、阿昌、試車的張煒安及朋友GORDON的支持~~~
才可完全極具觀賞價值的題材~~~在此再三多謝各位朋友~~~
jerryycy 2011-12-17 01:19:24
小弟與愛駆有幸參與今期YZF-R1專訪, 在此非常感謝貴刊,GORDON, ADAM, 呀康, 呀昌及安仔之協助。貴刊對二輪界的深入了解、専業的攝影技巧及認真的制作態度實屬行内頂級。希望他日能再次合作, 玩玩車, 吹吹水。祝貴刊業務蒸蒸日上, 為大家帶來更多專業二輪資訊!
張煒安 2011-12-17 00:10:25
雖然小弟未能很專業去解釋, 但看上去都幾舒服哈哈, 多得moto-one 兄弟們後期製作!
總計 9 個記錄,共 1 頁。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末頁
E-mail: 用戶名: 匿名用戶
感想內容:
評論等級:
驗 證 碼: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