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Chario
- 協力:泰力摩托車中心
- 出席車主:陳存有/Peter
- 攝影:Adam/Hong
- 上載日期:2014-01-28
(車主訪問)2014 KAWASAKI Z1000-來勢兇兇
基本資料規格表
●750身型的Z1000,彎向表現無容置疑。
KAWASAKI在2衝時代的光輝只是一閃即逝,即使來到4衝年代,多年來處於捱打狀態。直至2003年推出新一代Z1000後,KAWASAKI彷如脫胎換骨,之後推出的新車比同期日本車的設計更奔放自如,車身的線條大膽創新,廠方終於成功摸到市場的口味,這股氣勢不但沒有無疾而終,並延續至2014 KAWASAKI Z1000身上,先聽聽兩位早買早享受的車主心聲。 今次訪問的其中一位車主來頭不少,他是1995年澳門格蘭披治大賽新手賽冠軍-陳存有, 雖然賽事已距離現在接近20年,但精彩的畫面至今仍歷歷在目。記得當年的賽事完成數圈時因某車手跌車,戰車攔腰橫臥在灣深,大會出示紅旗暫停比賽,從新起步後陳存有帶出,在最後兩圈雖然受到李鍚南施壓,陳存有最終仍力壓對方奪標,之後還有機會鬥東南亞巡迴賽,與亞洲職業車手較量。 今天能夠訪問這位冠軍級的前輩車手,讓喜歡澳門賽車的編者感到十分高興,他在石澳與另一位車主Peter遊車河的騎姿,顯示寶刀未老的功力。在酒樓跟他談到當年新手賽的點滴,更是一發不可收拾。不過是時候返回主題-Z1000,免得越扯越遠了。 ●(左)1995年澳門格蘭披治大賽新手賽冠軍-陳存有,(右)Peter-早前訪問的KAWASAKI Z750R的車主。 ●陳存有奪得1995年澳門格蘭披治大賽新手賽冠軍的影像。(在此順道感謝有心人把昔日澳門新手賽的影像上載至Youtube供車迷欣賞) ●Peter與好友Dennis去年7月份的訪問,車輛是KAWASAKI Z750R及VN900 Classic Special Edition。 ●Z1000的815mm座高,大部份騎士均可雙腳著地。 陳存有駕駛感受~ 每台新車不可能獲得一致的讚賞,新款KAWASAKI Z1000也不例外,有人認為很惡,也有人認為似怪物,在陳存有眼中,車輛就像一台在車展上展出的概念車,他說想都沒想過KAWASAKI會推出這樣的街車,更形容外型就像一頭螫伏在地上,伺機偷襲獵物的猛獸,外型非常兇猛。 當年憑車身非常纖巧的2衝YAMAHA V2戰車奪冠,全機械式,使用化油器,並且沒有先進電子科技,全憑個人技術攻彎。陳存有說Z1000雖屬公升級大車,但體積卻十分之小,乘座時雙腳還可以完全著地。他也特別強調尾乘客座墊十分舒適,乘座時絕不像跑車向前「跣」,也不會高出一個頭位置「食風」,他說雖然沒有親身試座,這優點是一位曾乘座的朋友告訴他的。 至於親身駕駛感,陳存有說Z1000偏向舒適巡航感,整體座姿像是為亞洲人而設,軑把較闊較高,座姿較畢直,腳踏也較低。因此駕駛此車追求速度感的話,他說會改用較窄及較低的軑把,他還說只要作出少少改良,便可以把腳踏升高,比昔日的跑車更方便,使車輛更適合攻彎之用。雖然如此,陳存有說車輛高速及慢速的穩定性極高,行駛時就像有一股下壓力讓車輛貼地行駛,攻彎時只需要稍稍搬身,車輛彷彿自動入彎,十分輕鬆,就好像有某些科技無聲無色地協助駕駛。唯一是需要摸索的是避震,即使已經放軟避震及輪胎,但原裝設定仍然偏硬。 馬力方面,陳存有形容馬力輸出十分柔順,但並不是指無力,老掉牙的說法是線性輸出。畢竟車輛有公升排氣及超過100匹馬力,相反,稍大油門湧出來的馬力輸出絕對有「推背」的加速反應。但由於車頭只有小風擋,如果畢直地乘座高速行駛,車手無可避免遭強風拉址。編者問原裝掣動夠用嗎?陳存有說暫時尚可應付,但較高車速則需要作進一步測試。 訪問進入尾聲時,陳存有說玩車多年對車輛帶來的驚喜似乎已麻木,雖然只玩了Z1000短暫時間,但每次均有一定的驚喜。例如首次晚上駕駛時,那組符合法例的白光燈在不影響其他司機視線時,卻可以在馬路上提醒其他司機自己的存在,同時提供極佳的照明效果,是非常安全的設備。其次是油門操控及加速反應,每次都可為他帶來新鮮感,他續說車輛仍有很大空間讓他發掘更大的駕駛樂趣。 Peter駕駛感受~ 至於另一位Z1000的車主-Peter,跟他聊了差不多15分鐘才知道他是去年7月份訪問的Kawasaki Z750R車主,唔好意思!編者當時問Peter為甚麼購買Z750R,而不是更大馬力的Z1000,他回答雖然很喜歡Z1000,與其擔心無法駕馭大馬力街車,倒不如退而求其次,選擇更適合香港駕駛環境的750版本。 經過半年駕駛Z750R後,Peter對更大馬力的街車有了新看法,他說首次看到新款Z1000後,已給外型深深吸引著,細閱車輛規格及重量後,已下定換車的決心。他說新款Z1000雖然擁有更多排氣及馬力,但重量還要比Z750R輕4kg,推車時感覺更輕巧。 編者問Peter需要多長時間適應新車的馬力及座姿嗎?他說掌握了Z750R的特性後,無須太多時間已經適應了Z1000,原因是車輛實在太人性化及易操控,並且有更佳的彎向表現,唯一是由於馬力增加,油門反應變得更靈敏,但掌握了油門深度後,好玩程度大增。但可能未能太習慣高軑搬身攻彎的動作,因此感覺車頭較輕,盼望廠商盡快推出釘把,進一步增加過彎穩定性。 對Z1000數據了如指掌的Peter,他說軑把的轉向角度較Z750R窄,再者車輛的油缸較大,因此轉窄彎時則要較小心。但拍攝照片時編者要求他掉頭擺放不同角度時,Peter的掉車動作仍然相當輕鬆。至於仍然在Run-in引擎的Peter,將會花更多時間探索車輛的玩樂性。 ●採用符合法例的白光車頭燈,不會影響其他駕駛者之餘,在夜間為騎士提供極佳的視覺效果,同時提升被能見度。 ●(左)Peter的Z1000改用了蝎子孖喉,陳存有的車輛則保留原裝排氣管。 ●LED尾燈。 ●4出2的蝎子孖喉。 ●原裝排氣管也十分漂亮。 ●整體座姿像是為亞洲人設計。 ●新款Z1000改用monobloc的放射式剎車卡鉗及2 x 310mm浮動菊花剎車碟。 ●41mm SHOWA大活塞全調校倒叉。 ●新款Z1000改用SHOWA的大活塞BPF前叉,左方調校預載,右方調校油壓,非常方便。 ●散熱水箱。 ●Peter還額外加裝了檔位顯示燈,而陳存有則認為儀錶屏幕面積太少,但非常欣賞駕駛艙設計簡約。 ●Peter的車輛改用了金色的牛角及扭油筒,原裝已是鑄造的合金睹後鏡。 ●原裝透明油壼,內藏膠片,方便顯示油位,但沒有了改裝的藉口。 ●散熱口。 ●編者一直誤會車頭與包圍間的是RAM-AIR入風口,據廠方介紹是引擎熱氣進入引擎內會影響燃燒效果,導風口是引入鮮風供混合氣燃燒,避免馬力流失。 ●水冷4衝4汽缸16汽門引擎及鋁合金雙翼樑車架。 ●偏向舒適高度的腳踏。 ●橫置式的單筒尾避震。 ●座墊設有Z暗紋。 ●不會向前跣的後座座椅。
|
會員感想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