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資料規格表
與所有的MV系列車種一樣,全新F3系列都能體現風格和技術的卓越性。F3型號雖然是一部600c.c.級跑車,但她用上目前最新最高級的設備,誓要在中量級別市場開創先河,創造豪華高級的經典,而今次介紹的F3 Serie Oro特別版,全球限量只有200台。由於Serie Oro特別版以普通版F3打造而成,因此先介紹普通版的裝備,然後以Caption型式介紹限量版特別地方。
限量200台的Serie Oro,香港代理取得編號183車輛。
金雕玉砌的MV Agusta F3 Serie Oro特別版。
普通版MV Agusta F3,在裝備上有明顯分別。
高標準規格
全新MV Agusta F3在Supersport再創新里程,車輛以只有3汽缸引擎配合電子科技,配搭出既纖巧及強勁馬力輸出街車,改變了MV一向只給人觀賞的形象。廠方對新車充滿了十足信心,並指出全新F3設定的高標準規格,於同級對手中已處於前列位置。
為了要挑戰已被日本車雄霸的600市場,新車滿載大量頂級Superbike科技之餘,並且擁有前膽性的設計,就以其獨特的三條並排的排氣管出口設計,就是一個好例子。
同樣使用3汽缸的英國Triumph,今年繼續參與WSS(World Supersport 600)世界賽,至於MV Agusta會否步後塵,仍是未知之數。
擴衡日本直4引擎的3汽缸
在引擎方面,全新F3採用了一台全新設計的675c.c.水冷四衝程並列三汽缸DOHC 12氣門機器,從性能方面來看,好處是緊湊的機器不單令車身更纖巧,還提升靈活轉向性能,同時與採用直4機器的日本車劃清界線,可給人與別不同的感覺。
還有機器採用75mm缸徑x45.9mm衝程的短衝程佈局,很明顯是為榨取更高轉及馬力而來,配合600級跑車最大的50mm節流伐、每個汽缸2個火咀點火及高達13. : 1壓縮比,轉數在14,400rpm時,馬力可輸出高達126hp,因此能夠與4汽缸600匹敵。
為了降低直列引擎先天的震盪,除了使用平衝軸外,引擎還採用來自Motogp科技名為Counter-rotating crankshaft(反向曲軸),簡單來說是抵銷加/減速時產生的震盪,讓車輛在過彎或加減速時更暢順及穩定,因此,據車廠更表示新機器已突破過去3汽缸的局限。
普通版採用Marzocchi倒立前叉,而特別版使用頂級Ohlins品牌。
用作調校各種電子裝備的掣盒。
今天大家看到的600c.c.級別的中量級的MV Agusta F3 Serie Oro,將會重新定義在大家心目中的豪華概念。
全人手縫製的皮革坐墊。
尾座位底設有黃金色的通風欄柵。
特別版使用更高級的Ohlins TTX全調校尾避震,普通版只使用Sachs品牌。
黃金色的尾擔蓋上碳纖維部件保護。
近看尾擔上的金屬牌,刻有MV的標記。
碳纖維的肚兜。
機器上的細小MV Agusta標記。
造型同樣精美的尾乘客腳踏。
特別版隨車附送以3汽缸造型製作的贈品。
MV Agusta的價值,在於連奪17次GP500的輝煌紀錄(58-74年)及總共37次世界冠軍的榮譽,包括GP500、350、250及125:
Grand Prix 500 cc
1974 Phil READ (GBR), MV Agusta GP 500
1973 Phil READ (GBR), MV Agusta GP 500
1972 Giacomo AGOSTINI (ITA), MV Agusta GP 500
1971 Giacomo AGOSTINI (ITA), MV Agusta GP 500
1970 Giacomo AGOSTINI (ITA), MV Agusta GP 500
1969 Giacomo AGOSTINI (ITA), MV Agusta GP 500
1968 Giacomo AGOSTINI (ITA), MV Agusta GP 500
1967 Giacomo AGOSTINI (ITA), MV Agusta GP 500
1966 Giacomo AGOSTINI (ITA), MV Agusta GP 500
1965 Mike HAILWOOD (GBR), MV Agusta GP 500
1964 Mike HAILWOOD (GBR), MV Agusta GP 500
1963 Mike HAILWOOD (GBR), MV Agusta GP 500
1962 Mike HAILWOOD (GBR), MV Agusta GP 500
1961 Gary HOCKING (GBR), MV Agusta GP 500
1960 John SURTEES (GBR), MV Agusta GP 500
1959 John SURTEES (GBR), MV Agusta GP 500
1958 John SURTEES (GBR), MV Agusta GP 500
1956 John SURTEES (GBR), MV Agusta GP 500
Grand Prix 350 cc
1973 Giacomo AGOSTINI (ITA), MV Agusta
1972 Giacomo AGOSTINI (ITA), MV Agusta
1971 Giacomo AGOSTINI (ITA), MV Agusta
1970 Giacomo AGOSTINI (ITA), MV Agusta
1969 Giacomo AGOSTINI (ITA), MV Agusta
1968 Giacomo AGOSTINI (ITA), MV Agusta
1961 Gary HOCKING (RHO), MV Agusta
1960 John SURTEES (GBR), MV Agusta
1959 John SURTEES (GBR), MV Agusta
1958 John SURTEES (GBR), MV Agusta
Grand Prix 250 cc
1960 Carlo UBBIALI (ITA), MV Agusta GP 250
1959 Carlo UBBIALI (ITA), MV Agusta GP 250
1958 Tarquinio PROVINI (ITA), MV Agusta GP 250
1956 Carlo UBBIALI (ITA), MV Agusta GP 250
Grand Prix 125 cc
1960 Carlo UBBIALI (ITA), MV Agusta
1959 Carlo UBBIALI (ITA), MV Agusta
1958 Carlo UBBIALI (ITA), MV Agusta
1956 Carlo UBBIALI (ITA), MV Agusta
1955 Carlo UBBIALI (ITA), MV Agusta
MV Agusta 675 F3始祖-F4 750
編者非常喜歡舊款F4的設計,早前製作的洗車特輯,也刻意也來一台F4。盡管1998年推出的舊款MV Agusta F4性能只是一般,推軑轉彎時甚至出現夾手指毛病,但她的外型歷久常新。最性感是4條像沒有經過修飾的尾排氣管,其次是採用直4引擎,但配上混合鋼管及鋁合金結合的車架,讓車輛顯得獨一無異,還有配合單尾擔的設計,盡顯意大利車在設計上的優勢。
相關內容
洗白白要小心!!!
舊款F4的排氣管,充滿原始味。
至於2010全改新款1000cc的F4,雖然外型明顯以舊款F4為基礎及更現代化,但嫌她的尾排設計過於人工化。雖然F3跟新款F4非常相似,由於車輛更加袖珍及採用邊喉三排式排氣管,而這台Serie Oro(黃金系列)特別版,編者認為她是近年難得一見的佳作。
排氣量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文章,請按讚
加入我們的專頁,便可以得到最新的摩托車消息了。
完-按這裡返回主頁
會員感想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