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管你喜歡與否,新款T-MAX肯定是2012年最矚目新車,雖然很多車友概嘆Yamaha T-MAX昂貴,但首批到港車輛已售罄。而這次訪問的子斌,就是其中一位首嘗新車滋味的車主。


車身上刻有530的標記。

比舊款有更複雜的車身線條,雖然紊而不亂,但車主認為如果能採用舊款特別版的Two-tone顏色,更能夠凸出車身輪廓。


真係很像YZF-R1嗎?但尾牌架跟R6十分相似。

新款T-MAX的稜角線多到出汁。

編者非常喜歡日立電器的口號-Inspire the Next,意思是啟發對手,套用在T-MAX身上是最適合。毫無疑問,這款開創大羊先河的機車,雖然近年受到四面八方的挑戰,似乎沒有動搖武林盟主的寶座。無他,她結合了有型、快、靈活及舒適的成功因素。
回顧歷代的T-MAX,雖然經歷多次升級,嚴格來說,外型只有俗稱的Facelift(小改)。而著墨點主要集中在性能上的提升,例如由單剎車碟提升至雙剎車碟、化油器變電子燃油噴注,而最矚目是2008年改用CF(Controlled-Fill)製造方法的鋁合金車架。因此,相比其他仍使用傳統鋼管車架的大羊,T-MAX早已先走一步。
你可能懷疑鋁合金車架是否真的神乎奇技嗎?冇錯,尤其是在較高車速過彎時,車輛的穩定性更顯著,這亦是T-MAX成功因素之一。試想像,包括今年Motogp的Ducati GP12在內,所有頂尖車隊都是採用鋁合金車架,這已說明鋁合金車架的威力。
08年款前的T-MAX採用傳統的鋼管車架。

08款採用全鋁合金車架,開創綿羊先河,同時令T-MAX的性能更上一層樓。

.jpg)
相關內容-2012 Yamaha T-Max可能是世界上最好綿羊(詳盡介紹)
至於2012 T-MAX,廠方一改過去的作風,不單止著眼性能提升,同時大刀闊斧進行改容。雖然新車採用更複雜棱角線條,可是造到紊而不亂,有效凸顯車身每個細節及輪廓,並且增添更多讓人欣賞的空間。
至於性能方面,除了使用全新直列2汽缸外,並由上幾代的499cc增至530cc,這也成為新一代T-MAX賣點之一,還有全新設計的傳動系統(參考圖片),據廠方講不但有效減少馬力損耗,油門反應更直接,同時比舊款輕35%重量。由於本誌不久前已詳盡介紹新舊款的分別,讀者可按入這裡重溫,接下來是車主子斌的駕駛經驗。

車主子斌給我們耳目一新的感覺,原來開T-MAX也可以這麼斯文。

配合車身線條的儀錶板,採用多角型的設計,打破傳統賽車化的孖圓指針式造型。

.jpg)
夜間的亮燈功能十分性感。

.jpg)
大綿羊怎可以沒有泊車手掣。


充滿品味的時尚服飾,就像拍廣告的造型。
2012 YAMAHA T-MAX 530車主訪問
拍攝當日,車主子斌穿著充滿時尚品味的潮流服飾出席,與平時穿著皮衣的他判若兩人,不單止讓我們耳目一新,並且讓編者聯想起近年外國電單車廣告的拍攝手法;以白領為題的內容,最常見畫面是坐在辦公室的主角渴望下班後享受開車的快感,這次子斌的造型就是給編者這個感覺。他也坦言刻意以這身裝扮讓本誌拍攝。
問同時擁有KTM RC8R的子斌買T-MAX的原因,他說由於開慣大排跑車,在選擇代步車輛時,也希望可以購買大排綿羊,他更說只要開過T-MAX,便會愛上她。幸好,編者也有開過前幾代的經驗,因此也能搭上嘴!容易操控、超穩定、好彎、舒適、能快能慢及擁有接近跑車性能就是她的魅力,沒錯吧?!
購買新款T-MAX 530前,子斌將開了不足1年的2011 Tmax 限量特別版 Tech Max 賣掉,雖然很喜歡車輛,但他說T-MAX的二手價十分高,心理上沒有蝕讓的感覺。還有舊款的車頭、儀錶及車尾等設計未合他心意,因此看到經過全改款的新車後,子斌也按奈不住換車,但他仍覺得新車的配色未能突出車身線條。
問子斌對新舊款有甚麼評價,他說由於新車未完全渡過Run-in期,因此無法給本誌詳盡試車報告。但他說,雖然新車只多了大約30cc,看似微不足道,但車輛的低扭性能明顯提升,在同一轉數有較快車速。其次是座姿,他說雖然新舊款的乘座感差別不多,座墊同樣較闊,即使身材較高的他雙腳著地後同樣有輕微吊腳,但新車軑把的高度明顯較低,駕駛初需要一點時間適應。
至於前後避震的吸震性能,子斌說舊款的設定屬於偏軟,在日常上落班及市區行駛十分舒適,可是在山上行走及以較高車速過彎,避震的抗傾能力略嫌不足,大架與地面經常發生磨擦。至於新車的原裝避震,子斌說它的設定比舊款更軟,行駛時甚至有輕微「坐船」的反應,雖然如此,輾過凹凸不平路面時仍能夠迅速吸走震盪。直至現在,雖然他未有駕駛新款530到大山遊歷,但估計避震的性能跟舊款分別不大。
喜歡同時使用前、後掣動減速的子斌,他說較高車速剎車時,新車的掣動力不算強,需要預留更多時間減速。問開慣RC8R的子斌會否感到T-MAX 530乏力而進行改裝,他說不能夠這樣比較,畢竟兩台屬不同範疇的車種。更說車輛足以應付日常使用,無需添加額外補品,例如排氣管等等。可是拍攝當日聽到排氣管的聲音時,不禁問子斌是否換了喉,他否應,是因為編者覺得T-MAX 530是近年最有Racing味的原裝喉。最後,子斌叮囑本誌補充他真的好愛這台2012 T-MAX 530。
總結
事實上,很多人認同T-MAX是綿羊的No.1,今代的T-MAX如非在外型上著墨及加大排氣量,性能的提升還有改善空間嗎?至於下一代T-MAX有甚麼賣點,除了使用倒立前叉之外,還有甚麼好玩?




只可以擺放一頂大頭佛的空間,車主恐怕尾箱破壞車輛的美感,因此雙騎頭盔的擺放成為難題。


車主嫌座位的顏色未能將漂亮的車身線條盡顯,而車尾的尖位跟R6、R1十分相似。
今代T-MAX可供欣賞的地方十分多,連引擎位置的線條設計也一絲不苟。

尾座椅同樣以油壓開啟及支撐。
.jpg)



尾掣動位置經過重新調配,而尾避震同樣採用下置式,有效降低車輛重心及縮短車身。

全新設計的傳動系統,不但降低重量,同時提升傳動效果。





| 2012 YAMAHA T-MAX 530 規格表 |
| 呎吋 SIZE |
| 全長 |
2,200mm |
| 全闊 |
775mm |
| 前跨矩 |
1,420mm - 1,475mm(風鏡升高後)
|
| 軸距 |
1,580mm |
| 座位高度 |
800mm |
| 車底離地距 |
125mm |
| 濕重 |
217kg / ABS 221kg
|
| 引擎 ENGINE |
| 引擎模式 |
水冷4衝程DOHC並列2汽缸8汽門 |
|
排氣量
|
530c.c. |
| 最大馬力 |
45.8hp(34.2kW)/6,750rpm |
| 最大扭力 |
5.33kg-m/5,250rpm |
| 壓縮比 |
10.9 : 1 |
| 缸徑x衝程 |
68.0 x 73.0mm |
| 油箱容量 |
15L |
| 供油系統 |
電子燃料噴注系統 |
| 波箱 |
CVT無段變速 |
| 驅動方式 |
皮帶 |
| 車架 CHASSIS |
| 車架型式 |
Die-Cast壓鑄式鋁合金車架 |
| 前懸掛系統 |
正立套筒前叉(120mm行程)
|
| 後懸掛系統 |
單筒油壓式避震(116mm行程)
|
| 前制動系統 |
一對267mm鑽孔碟配四活塞卡鉗 |
| 後制動系統 |
單282mm鑽孔碟配兩活塞卡鉗 |
| 前輪胎 |
120/70-15 |
| 後輪胎 |
160/60-15 |
如果你喜歡我們的文章,請按讚
加入我們的專頁,便可以得到最新的摩托車消息了。
完-按這裡返回主頁
|
會員感想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