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 / 攝影:Adam
- 協力:張煒安電單車頭盔用品
- 出席車主:張煒安
- 上載日期:2016-03-24
基本資料規格表
●由於本地缺乏操練場地,張煒安在今次拍攝的影像及圖片只是利用尾掣動營造甩尾效果,有別於公路賽配合Engline Brake及Slipper Clutch出現的側滑。
No.17A Kwong Wa Street.Mongkok.HK
KTM 500 EXC 6 DAYS屬於耐力賽爬雞,原裝車配備前21吋、尾18吋輪框,她的構造是針對長時間行駛越野路段開發,因此整體設定有別頻密飛JUMP的MX爬雞。事實上,只需簡單的裝拆,便可把KTM 500 EXC 6 DAYS改用現時最流行的前、後17吋輪框,搖身一變成為SUPERMOTO,本地著名車手張煒安不久前把他的KTM 500 EXC 6 DAYS改用17吋輪框,目的是操練反手軑入彎技術,有助在公路賽創造更佳圈速,這一切關係到怎樣善用Engine Brake(引擎煞車)及防鎖死離合器(Slipper Clutch)。
甚麼是Engine Brake(引擎煞車)?簡單來說扭動油門時,油門威也扯開節氣伐,把空氣索入汽缸並混合汽油,燃燒後產生的馬力透過車鏈傳至尾輪,使車輛行駛。相反,拉下煞車桿減速、拖波、然後放開極力子,尾輪的轉動卻成反動力,並透過鏈條傳回引擎,因此拖波後車身產生拉扯及窒動的反應,這就是可助幫騎士減速的Engine Brake(引擎煞車),是四衝引擎特性。可是在賽道上,Engine Brake曾經是車手可怕敵人,原因是車手追求遲煞車入彎,但四衝引擎在急速拖波後,例如由6檔退至3或2檔便產生強勁Engine Brake,如操控極力子失誤,輕則使車尾左搖右擺,車手不能暢順攻彎,嚴重可鎖死尾輪,導致車手炒車。
因此HONDA在1979年以4衝NR500重返GP500時,卻因為Engine Brake使車手無法暢順入彎,成為戰車眾多弊病之一。為了舒減Engine Brake影響,HONDA往後採用名為One-way Clutch(單向離合器),即今天所講防鎖死離合器(Slipper Clutch)。
雖然舊款單向離合器與現今防鎖死離合器在結構上有明顯分別,但同樣具備緩減Engine Brake的功能,其運作原理是當急速拖波後,尾輪的轉動反扯引擎時,離合器片輕微鬆開,切斷或減少傳至引擎的反動力,類似騎士輕輕扣下離合器桿的半極力子動作。雖然當年HONDA成功舒緩Engine Brake,可是NR500先天不足,使HONDA迫於無奈放棄4衝NR500,改以採用全新2衝NS500參戰。
事實上,由於2衝及4衝引擎結構不同,因此2衝引擎的Engine Brake相對4衝引擎少,所以2衝戰車拖波後仍有很高車速,簡單來說「扯得沒那麼死」,可讓車手更輕鬆地高速攻彎。亦因為2衝車沒有Engine Brake協助減速,故此要求更高的掣動操控技術。回顧70-90年代2衝熱潮,不少街道騎士就是因為2衝車只有少量Engine Brake及掣動控制不佳而發生意外。
此外,當年駕駛2衝戰馬出身的車手轉攻4衝600cc及公升級戰馬時,亦因為適應Engine Brake而花了大量時間重新學習駕駛4衝戰馬技巧。以今次主角張煒安為例,他說當年由2衝轉攻4衝時,由於Slipper Clutch(防鎖死離合器)還未普及,拖波後Engine Brake把戰車鎖得很死,甚至使車尾左搖右擺,比起容許更遲煞車的2衝車更難高速攻彎,因此當初舒緩Engine Brake的最簡單方法是提早減速,使車速、轉數及檔位更好配合。張煒安說雖然提早煞車可穩定車身,但缺點是無法高速過彎,因此當時花了很長時間操車,好像由高波拖至2或3檔後,根據引擎聲控制放開極力子桿的速度,並且學習4衝車怎樣配合Engine Brake的煞車技巧等等。
隨著Slipper Clutch(防鎖死離合器)及電子油門普及後,Engine Brake的角色在過去10年發生變化,部份車手在賽道上利用Engine Brake、Slipper Clutch及重煞車(部份車手同時使用尾掣動),發展打側車身及反手軑入彎技巧,形態與爬雞在泥地甩尾入彎相近,其優點可縮短過彎時間。雖然如此,車手並非刻意打滑入彎,甚至避免打滑彎,原因是車身側滑時車手無法控制車輛,萬一車手失誤是無法修正線位,反而得不償失,並有可能加速輪胎損耗。此外,防鎖死離合器的鬆緊、減速拖波後電子油門供油、前後避震的調校及車隊大偈調校技術等等都影響車手側滑效果。聽起來非常複雜,沒錯!這就是現代賽車。請讀者收看張煒安解釋使用Supermoto操車原因影像。
●原裝KTM 500 EXC SIX DAYS配備前21吋及尾18吋輪框,並使用俗稱菠蘿胎的越野輪胎。
●張煒安把KTM 500 EXC SIX DAYS更換前後17吋輪框及街胎後,搖身一變成為Supermoto。
●簡單的裝拆工序可讓車輛輕易變回爬雞。
●KTM推出的17吋輪框。
●17吋尾輪框及街胎。
●活到老,學到老,駕駛技術隨著新科技面世而改變,最近重返公路賽的張煒安,藉著駕駛KTM 500 EXC 6 DAYS操練技術。張煒安剛於2016泛珠揭幕賽取得Open B原裝組亞軍。
●HONDA於1979年使用4衝NR500重返GP500,為了舒緩Engine Brake把車手拖得太死弊病,HONDA因此使用One-way Clutch(單向離合器),即類似今天的防鎖死離合器(Slipper Clutch)。HONDA日後更把One-way Clutch(單向離合器)下放至市販車,圖中是80年代HONDA CBX 750引擎內的One-way Clutch(單向離合器),多年前HONDA代理燦基電單車行莫志輝先生為編者詳盡介紹One-way Clutch(單向離合器)的功能及結構。
HONDA於1979年重返GP500故事
●圖中是市面上其中一款防鎖死離合器(Slipper Clutch),當拖波產生的Engine Brake將引擎拖得太死後,反動力便會鬆開離合器片,營造半極力子動作,截斷或減少反動力,讓車輛拖波後更暢順地行駛。
●(攝於珠海賽道)自從防鎖死離合器普及後,公路賽的車手發展側滑的入彎技術,但避震設定、離合器調校、電子供油系統調校缺一不可。因為調校後拖得太死或太少的Engine Brake都會影響車手側滑攻彎效果,所以大偈與車手的溝通十分重要。讀者可從本誌拍攝的影片觀看車手是怎樣側滑攻彎動作。
●在泥地相對柏油路容易做到打滑效果。
●每間車輛採用不同文字演釋Slipper Clutch(防鎖死離合器)的功能,故此出現不同名稱,但有異曲同功的效果。
●由爬雞車身配前後17吋輪框的Supermoto採用側滑攻彎及Powerslide動力打滑出彎駕駛技巧,有助車手操練公路賽的駕駛技術。
●Supermoto除了在柏油路比賽外,也會混合泥地路段比賽。
●現在的公路賽,車手急速退檔後出現側滑或甩尾入彎效果已十分常見,形態與爬雞甩尾入彎相似,但公路賽的車速及轉數遠高於爬雞。
AGV K3 SV全面頭盔│羅絲烏龜、感動│GUY MARTIN│多款全新拉花
AGV COMPACT HELMET│COMPACT寶藍新拉花│銀新色│揭面頭盔(旺角煒安有售)
No.17A Kwong Wa Street.Mongkok.HK
|
會員感想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