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帽山荃錦公路歷史-香港人遊車河勝地
首頁 > 趣味專題 >大帽山荃錦公路歷史-香港人遊車河勝地
大帽山荃錦公路歷史-香港人遊車河勝地
  • 撰文:Adam
  • 上載日期:2023-04-16

tai mo shan

 

2023 HJC FG-JET 中階開面頭盔米白新花及鈦金屬色

2023 HJC FG-JET 中階開面頭盔米白新花及鈦金屬色

 

大帽山已成為好幾代香港人的遊車河勝地,究竟這條山路幾時通車,在怎樣的背景下誕生,就等本誌同大家介紹一下。

 

tai mo shan

點解大帽山又叫大霧山?原因好簡單,因為經常出現大霧情景。

 

motorcycle

荃錦公路自1961年5月開放給公眾行駛後,已成為幾代香港人的遊車河勝地。

 

KYMCO 多款2022車系現貨 - 大特價發售

 

答案在專欄底部。

tai mo shan

Bryan Panter(gwulo.com)

 

tai mo shan

photo:Ron Wallis(攝於1952年)

據上載照片的英國皇家工程隊Ron Wallis講,正在使用Caterpillar D7及D8推土機建造荃錦公路,隊員包括Tony Ashton、Terry Pritchard、George Marsden、Tich Harrison, Joe Bolam, Joe Goodyear, Percy Thoroughgood及Jack Stott。

 

Royal Engineers

photo:Ron Wallis(gwulo.com)攝於1952年

荃錦公路由英國皇家工程隊Royal Engineers(簡稱RE)建造。

 

tai mo shan

荃錦公路於1953年建成後至1961年初,均屬軍事禁地,平民不准駛入。

 

tai mo shan

 

aeon co-in 125

新款AEON CO-IN 125 ABS-我不是電羊

 

如果車友話去大帽山,當然唔係去行山,而係去遊車河。車迷所講的大帽山,是指全長11.5公里(7英里)的荃錦公路,當然唔少得給車友吹水及休息的「英雄亭」,這是車友去大帽山的必經之路。然而「英雄亭」的實際建造時間仍有待編者查究,不過聽部份前輩講,70年上大帽山玩車已經有「英雄亭」,當時的道路非常凸凸凹凹,那有今天平順,而且沒有街燈;最近,編者從一個叫做古老網站(https://gwulo.com/)發現一篇有關荃錦公路的建造報導,刊登日期大約是1957年,其中一張照片相信是現時「英雄亭」的所在地,那時「英雄亭」仍未興建,對面是觀音山,沿住之字路是往錦田方向,公路兩旁有大量荒廢梯田,照片左方是雷公田。從照片可看見「英雄亭」的原來位置屬舊彎道範圍,道路經修改後建成現時的「英雄亭」及51號巴士站。

 

照片刊登在給英軍閱讀的英文報刊,相信是攝於未有英雄亭前(於1953年建成的荃錦公路原屬軍路,於1961年5月才開放給公眾行駛。

tai mo shan

 

tai mo shan

一輛軍車正經過相信是沒有英雄亭前的舊彎道。

 

mountain

(圖左為網絡照片,相信攝於70年代初,右圖攝於2023年4月)

二戰前,香港的山頭光秃秃,樹木匱乏,從一張相信是攝於70年代的「英雄亭」舊照中,可以看見當年觀音山及大帽山一帶的樹木生長狀況。從上世紀50年代起,港府展開大規模植樹行動,以致我們可以享受到美麗的郊野公園。

英雄亭

日久失修的英雄亭,其中一隻角已斷裂。

 

tai mo shan

近荃灣方向的曹公潭戶外康樂中心附近位置,都有一個跟英雄亭相同的涼亭。

 

tai mo shan

photo:Eddie Edwards(攝於1985年)gwulo.com

另一張舊照顯示位於大帽山山腰的川龍,這裡曾經有一片用作培植樹苗的地方,圖片左方是荃錦公路,右方是川龍樹苗種植場,前面有一個由沙包堆砌的哨崗,有軍人駐守,公路上亦有人巡邏,防止民用車輛或市民進入屬於軍事用途的荃錦公路。(照片位置是否現時川龍小巴站及彩龍茶樓入口,仍有待查證。)

 

mountain

 

西班牙Puig RACE SIDE SPOILERS 新一代擾流空氣力學部件

 

雖然有關「英雄亭」的資料不多,可是荃錦公路的建造資料卻相對豐富,維基百科都有記載,不過論資料的豐富程度,編者極力推薦讀者拜訪之前提過的古老網站(https://gwulo.com/),這個網站有大量關於舊香港的資料及圖片,雖然只有英文版,讀者可以利用軟件翻譯。該網頁專講香港舊事,由居港的威爾斯人David創立,他除了花無數時間編寫香港故事之外,還花大筆金錢從外地購入香港舊照片,這些照片都是由曾經居港或來港旅遊的外國人拍攝,David亦會聯絡昔日駐港英軍捐出照片,部份照片更得到拍攝者親自加上說明文字,讓我們可以了解照片背後的故事。

 

gwulo

 

tai mo shan

photo:Ron Wallis (gwulo.com)
(攝於1952年)據圖片中的英軍Ron Wallis所講,在建造荃錦公路期間,由於受到黃蜂襲擊,因此不得不離開他的Caterpillar D7推土機。

 

TAI MO SHAN

photo: Ron Wallis(gwulo.com)1952年攝
據上載圖片的Ron Wallis講,左方推土機的操控員被針到近乎無命,需要入院,最後康復。

 

TAI MO SHAN

photo: Ron Wallis(gwulo.com)1952年攝

英國皇家工程隊Royal Engineers的推土機操控員不小心挖碎村民的金塔,內有黃蜂竇,因此立即停工。

 

2019 KAWASAKI ZX-10RR TEST

 

tai mo shan

photo:Ron Wallis (gwulo.com)
(攝於1952年)單靠照片好難推斷現時的正確位置。

當年香港的工程仍以人手為主,而軍部卻擁有大型推土機,協助施工。

 

小編從古老網站(https://gwulo.com/)搵到好多荃錦公路相關資料,包括建造初期的舊照片,都是由有份參與興建的老英兵上載,相當珍貴。編者將部份資料整合後,現在同大家簡述荃錦公路的歷史及背景。

 

可以說,荃錦公路是冷戰下的產物,在當時屬於緊急工程,作用是縮短從荃彎通往石崗軍營的路程,以便英軍能夠迅速將武器及軍事物資運往石崗軍營,防範當年中共以軍事力量提早收回香港。事實上,若果真的爆發衝突,布滿上斜、落斜手臂彎的荃錦公路是否可以發揮捷徑的功能就不得而知,不過英軍卻在無心插柳下,為香港車迷建造了一條熱門玩車路段。

 

google map

荃錦公路落成後,軍部能夠以更快速度,從荃彎駛入石崗軍營,無須經遙遠的舊大埔公路或青山公路,以便部署及運送軍事物資。

 

荃錦公路於1950年5月動工,由英國皇家工程隊 (Royal Engineers簡稱RE) 建造,本地建築商都有份參與興建,指揮工程隊長為H.P. 加溫第准將,預算建造費高達£375,000英磅,相等於大約600萬港幣,在當時來說是天文數字。荃錦公路在1953年5月正式通車,開放初期只限軍車及緊急車輛使用,圖中可見坦克經過。鑑於荃錦公路彎多路窄,軍部為免交通意外,規定負重不足1噸的車輛,車速限制每小時30英里(時速48公里),重型車輛限速每小時20英里(時速32公里)。

 

tai mo shan

photo:John Taylor(攝於50年代)

拍攝位置不詳,可見到坦克正通過,拍攝地點能眺望八鄉段荃錦公路及錦田公路,多輛軍車正駛過。荃錦公路落成初期仍未種植樹木,經過50年代起的大規模植樹運動後,公路兩旁已長滿樹木,現只有少部份路段能夠眺望石崗及錦田方向。

TAI MO SHAN

現今荃錦公路兩旁已長滿樹木。

 

2015 yclee four bikes

 

及後,港府與軍部經過多年商議後,同意將荃錦公路交由港府管理,1961年5月正式開放給公眾使用,以舒緩青山公路及舊大埔道交通情況,港府亦動用40萬港元,改善安全及途人過路設施。同年6月,九巴開設26號線,來往佐敦碼頭至元朗,途經荃錦公路,日後改為51號線。由於大帽山山頂設有皇家空軍雷達站,因此通往山頂的大帽山道仍列為禁區。

 

TAI MO SHAN

 

其實在荃錦公路興建過程中,曾受到村民阻撓(文章沒有提及那條村),村民認為公路破壞龍脈,影響農作物收成,所以村民在其中一段主要通道放置竹製大閘,以防龍脈受損,此舉阻擋建築車輛去路,使工程延誤。經商議後,英軍獲村民同意,移除竹製大閘,改用由英軍建造的鋼製落閘,保護龍脈,據報大閘落成後,農民收成比過去更好,消息傳開後,卻遭到其他村的村民眼紅。文章亦提到當年英軍曾顧用60位「川龍」村民,從事搬運及公路保養工作,人工相當可觀。

 

可是工程完成後,有人發現道路的寬道比規定縮窄一英尺,意味著有人可能偷工減料,以及裡應外合配合施工。1956年,荃錦公路落成後第三年,47歲英軍少校Donald Peachey(當奴 必治)、46歲英軍上尉Captain Harry(夏利寇蒂斯)、建築公司司理—38歲周仲珊,被控串謀行騙、貪污及收受賄款。經過長達9個月審訊,Donald Peachey因受賄罪成,周仲珊因賄賂罪成,兩人被判監3個月,而被控收受$1500元賄款的Captain Harry,最終因證據不足,當庭釋放。編者根據古老網站的英文剪報日期,然後登入香港公共圖書館多媒體資訊系統,在1959年2月29日香港工商日報(已停刊),找到相關的中文報導。

 

TAI MO SHAN

 

在英文譯名方面,當局沒有採用粵語拼音,起初叫做Route TWSK;Route的中文解釋是公路,TWSK是TW是荃灣(Tsuen Wan)及SK石崗(Shek Kong)英文縮寫合拼,當局其後加入 I,才成為現時的Route TWISK (Twisk),有傳 I 代表Interlink或intersection (連接荃灣及石崗)的意思,亦有傳因為人手失誤加入 I,不過據古老網站(https://gwulo.com/)的文章所講,當局之所以加入I,目的是讓這個英文字有完整的英文發音,方便講英文的人士溝通,而編者亦認為這個說法相當可信。

 

TAI MO SHAN

 

tai mo shan

photo:Bryan Panter(gwulo.com)

圖中是荃灣方向駛上鎗會彎前的一段S型彎道,路面底下是溪流,當年軍部建造兩條拱型行人橋,方便村民出入,兩條拱橋保留至今;編者拍照當天,在橋底溪流遇見一班在老師陪同下,正在上郊野生態堂的中學生。

 

TAI MO SHAN

圖中接近荃灣路段的S型彎道,兩段S彎底下均是溪流,圖中是其中一條拱型行人橋。

 

tai mo shan

從另一角度可看見兩條拱型行人橋,圖片攝於50年代,當年荃灣仍然是一片海,直至70年起,荃彎才展開大規模填海工程。

 

tai mo shan

photo:Bryan Panter(gwulo.com)1957年

 

tai mo shan

當年仍有梯田。

 

TAI MO SHAN

一班中學生在老師陪同下,在拱型橋底下上生態堂。

 

TAI MO SHAN

拱型橋行人路段平平無奇。

 

TAI MO SHAN

S彎下的溪流。

 

TAI MO SHAN

騎士可從落荃灣方向左方路口,駛上引水道。

 

KAWASAKI ZX-10R

 

SENA

SENA 多款藍牙通訊設備特價發售 - 安定

 

 
 
 
 


 

會員感想分享

總計 0 個記錄,共 1 頁。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末頁
E-mail: 用戶名: 匿名用戶
感想內容:
評論等級:
驗 證 碼: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