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MAHA YZF-R6進化史-創造600新風格
首頁 > 新車介紹 >YAMAHA YZF-R6進化史-創造600新風格
YAMAHA YZF-R6進化史-創造600新風格
  • 撰文 / 攝影:Adam
  • 部份相片提供:YAMAHA
  • 上載日期:2018-02-05

基本資料規格表

YAMAHA YZF-R6

 

yamaha

九龍太子道西88號嘉怡大廈地下    
Tel:2612 2218      Fax:2612 2219     email:mail@yamaha-mlt.com.hk
辨工時間 : 星期一至星期六 10:00am to 7:00pm
     星期日休息

 

地址:澳門慕拉士大馬路241號富大工業大廈地下
電話:(853) 28 338 338 傳真:(853) 2871 7738
騎士廊營業時間:星期一至星期六 上午9時至下午7時 (假期除外)

 

相關內容:

2017 Yamaha YZF-R6│600cc的R1│新車抵港

2017 Yamaha YZF-R6│600cc的R1│新車抵港

2017 Yamaha YZF-R6 & 2006 Yamaha YZF-R6 50th週年版-提升操控性能

2017 Yamaha YZF-R6 & 2006 Yamaha YZF-R6 50th週年版-提升操控性能

YAMAHA MT07 2017版  新春大優惠 Spring Season BIG SALE

YAMAHA MT07 2017版 新春大優惠 Spring Season BIG SALE

 

80-90年代面世的600cc大包圍雖然配置低軑把,但座姿接近現今的YAMAHA YZF-R3、KAWASAKI NINJA 300、HONDA CBR500R及DUCATI SUPERSPORT等等,以今天的角度來看屬於舒適型街跑。直至YAMAHA在1999年推出以「純跑車」概念開發的YZF-R6,才徹底改變600大包圍的發展方向。而所謂「純跑車」大概是忽略低扭的高轉引擎,既低又窄的賽車軑把配合「吊腳」的座高製造出來的超俯伏座姿,無非是讓騎士更敏捷地攻彎。事實上,R6除了給予街道騎士前所未有的至激賽車感之外,並且是現成的賽道超級武器,相對低廉的改裝費就能夠釋放巨大的賽車潛能,這優點至今沒有改變,所以歷代的R6都深受業餘車手歡迎,就讓我們一起回顧她的歷史。

 

YAMAHA YZF-R6

●(攝於珠海賽車場)由於改裝成本相對低就能釋放強勁潛能,因此自第一代R6面世後就成為大量業餘車手參加600cc Supersport比賽的首選。編者好友John Congdon就是其中一位R6忠實粉絲,他駕駛過任何一代的R6出戰中國的比賽。編者稍後時間訪問他,跟大家分享駕駛歷代YZF-R6的感受,例如由化油器轉用電子燃油噴注的油門反應、由正立前叉轉用倒立前叉的操控感等等。

 

YAMAHA YZF-R6

●John Congdon當年駕駛1999 YAMAHA YZF-R6出戰2000年中國泛珠賽。

 

2017 ZIC 600cc

●今年53歲的John Congdon已經在中國比賽超過20年,從沒間斷參加各項中國電單車比賽。

 

2017 CSBK

●直至現在,John Congdon仍然駕駛YZF-R6比賽,圖是John Congdon駕駛2012年版YZF-R6出戰2017中國超級電單車賽CSBK寧波站比賽。

 

相關內容:

(專題)中國賽車介紹-CSBK中國超級摩托車錦標賽

(專題)中國賽車介紹-CSBK中國超級摩托車錦標賽

 

yamaha yzf-r6

●R6除了是熱門賽道戰車外,並且是街道騎士的熱門600跑車。(攝於大帽山)

 

相關內容:

600

"Why We Ride"-大包圍600 x 1000

 

600大包圍的起源,要追溯1985年推出的Kawasaki GPZ600R Ninja。由於當年外國市場流行900cc及750cc級別的超電Superbike,當相對纖巧及媲美Superbike加速力的Kawasaki GPZ600R Ninja面世後,迅即竄紅歐美市場,600大包圍正式誕生。

 

Kawasaki GPZ 600R Ninja大賣後,Yamaha在1986年推出FZ 600應對,Honda卻於1987年推出CBR 600F,而Suzuki在1988年推出GSX 600F。馬力輸出方面,初代的600大包圍約有80匹馬力。

 

當年的本地騎士並不熱衷初代600大包圍,原因是2衝250當道,騎士要玩4衝大包圍情願選擇更大排氣量的Superbike。直至90年代尾,情況才開始扭轉,當2衝250因環保陸續退役,而YAMAHA在1999年推出嶄新的YZF-R6,立即成為香港跑車迷的新寵,600大包圍熱潮更席捲全球。

 

KAWASAKI GPZ600R及ZX-6R相關內容:

KAWASAKI GPZ600R

相關內容:1985 Kawasaki NINJA GPZ600R-開創600跑車先驅(Part 1)

 

 

HONDA CBR600RR相關內容:

(詳盡介紹)HONDA CBR600RR特輯-From 1987-2013

相關內容:(詳盡介紹)HONDA CBR600RR特輯-From 1987-2013

 

YAMAHA YZF-R6前身~

YAMAHA fz600

1986-1988 YAMAHA FZ600

引擎:水冷599cc直列4汽缸DOHC 8氣門 馬力:68hp 乾重:196kg

●1986年,Yamaha推出首台全包圍的600-FZ 600,外型承繼同廠的FZR 1000,同樣有一對源自耐力賽的孖圓大頭燈。車輛配置鋼製車架,但前採用雙煞車碟及尾採用煞車碟,在當時來說是高性能指標。

 

YAMAHA FZR

1989 YAMAHA FZR600

引擎:水冷599cc直列4汽缸DOHC 16氣門 馬力:90hp/10500rpm 乾重:179kg

1989年Yamaha推出全新的FZR 600取代FZ600,全新風冷直列4汽缸DOHC引擎更升級至16氣門(舊款只有8氣門),馬力更大幅飊升至90hp及大幅削減至179kg,車輛更配備來自GP 500戰車技術的Deltabox鋼製車架,但初代FZR 600只採用雙活塞煞車卡鉗(圖左),1990年版本升至四活塞煞車卡鉗(圖右)。

 

HONDA FZR

末代1994 YAMAHA FZR600

車輛除了改用"狐狸眼"外,新引擎更提升至98hp馬力,並使用新車架,前輪框更由過去16吋改為現今常用的17吋。

 

yamaha thundercat

1996-2007 YZF 600 R Thundercat

引擎:水冷599cc直列4汽缸DOHC 16氣門 馬力:100hp 乾重:189kg

1996年Yamaha推出全新YZF 600R Thundercat,馬力剛好是100hp,新車除了沿用上一代的車架外,其餘部件均經過重新設計,以今天的角度來看,騎上YZF 600R Thundercat後的感覺像一條中型的龍船。雖然Yamaha希望藉此車擊敗三位對手,但車輛不管在街道及賽道的性能均落後對手。

 

1999 Yamaha YZF-R6登場-為日後600 Supersport大包圍定下新標準

YAMAHA YZF-R6

 

1999 YAMAHA YZF-R6官方宣傳廣告

 

1998 yamaha yzf-r6

1999 YAMAHA YZF-R6-經典紅白黑花

 

第一代YAMAHA YZF-R6在1998年投產,1999年抵港,與第一代YAMAHA YZF-R1的抵港時間相近。新款YZF-R6抵港後不久,隨即現身珠海賽車場,本地名將-鄧有存更憑此車橫掃600組別冠軍。基於YZF-R6只需基本改裝就可釋放強勁潛能,所以多年來深受業餘車手歡迎,在賽道上的曝光率較對手多。

 

事實上,第一代YZF-R6針對Honda CBR 600 F3、Suzuki GSX-R600及Kawasaki ZX-6R的弱點設計,所以車頭、車身以至車尾都是同級中最纖細,並且最靈活、最輕及最大馬力,廠方更聲稱計算Ram-Air增壓技術在內(在高速時可增加送入引擎空氣中的含氧量,燃燒後可提升尾段的馬力輸出),馬力輸出可達到120hp馬力,但實際馬力卻是105hp@12,250rpm。

 

雖然YZF-R6沿用水冷直列4汽缸16氣門規格的引擎,但轉數紅區高達15,500rpm,以及讓騎士興奮的105hp馬力及169kg乾重,成為同級最佳馬力 / 重量比例的跑車,而一雙鷹眼頭燈及具有R1神韻的造型充滿戰鬥格。

 

雖然YZF-R6採用與YZF 600R Thundercat相同的4活塞煞車卡鉗,但掣動性能卻十分出色,因此深受各方讚賞。此外,YZF-R6更採用鋁合金製造的Deltabox II車架,大大提升行駛感及彎向表現。第一代YZF-R6面世後,Honda及Suzuki分別推出新款CBR 600 F4及GSX-R600回應,雖然她們馬力數字不及R6,但整體的性能直迫R6。

 

YAMAHA YZF-R6

●(左1999 YZF-R6、右1996 YZF 600 R Thundercat)

事實上,第一代YZF-R6的規格不算突出,但正如鄧有存形容以前的600身型比較龐大,所以首次看到新款YZF-R6的纖巧身型而感到驚喜。

 

1998 yamaha yzf-r6

第一代1999 YAMAHA YZF-R6配備鋁合金雙翼樑車架、Ram-Air增壓及水冷直四引擎。回顧1995年面世的Kawasaki ZX-6R NINJA已配備同等級裝備,但新款1999 YAMAHA YZF-R6卻憑著出色的彎向及大馬力的引擎突圍而出。

 

1998 yamaha yzf-r6

 

1988 YAMAHA YZF-R1
●第一代YZF-R6處處流露著1998年推出的第一代YAMAHA YZF-R1影子,但R6的直四引擎每缸配置4氣門,而YZF-R1卻每缸配置5氣門。

 

1998 yamaha yzf-r6

●第一代1999 YZF-R6

 

1998 yamaha yzf-r6

●第一代1999 YZF-R6

 

1998 yamaha yzf-r6

●第一代1999 YZF-R6

 

~~~~~~~~~~~~~~~~

YAMAHA YZF-R6

2001 Yamaha YZF-R6-輕微改動

自其她600升級後,R6的領先地位受到更大威脅,而R6的最強競爭對手是使用PGM-FI電子燃油噴注及配備高、低座墊的Honda CBR 600 F4i Sport,此車的低轉操控及舒適度相對高轉的R6更適合街道駕駛,兩者在市場上的競爭可謂叮噹馬頭。但R6在賽道的受歡迎度卻是一支獨秀,正如前述R6只需基本改裝已具備落場條件。

 

2001 Yamaha YZF-R6的變動以偷輕為主,外型與第一代R6相同,而主要變動包括改用更細的起動電池、改用鋁合金製造的下眼鏡芯(上、下眼鏡之間的桿)、轉用LED尾燈及引擎轉用強化的活塞及連桿等等,因此新車乾重較第一代輕2kg。

 

yamaha yzf-r6

●李有昌駕駛2002 YAMAHA YZF-R6出戰Motogp上海站的600組支緩賽。

 

●2001 YZF-R6

 

~~~~~~~~~~~~~~~~

2003 YAMAHA YZF-R6

2003 yamaha yzf-r6

2003 Yamaha YZF-R6-改用電子燃油噴注

600大包圍的競爭進入白熱化,本田在2003年推出大受歡迎的CBR 600RR,此車標榜採用Honda MotoGP戰車-RC211V的科技而聲名大噪,最迷人的設計是排氣管安裝在座位底下,與RC211V相同,新車賣相比舊款F4更賽車化,加上羅絲效應帶動下(當時仍屬Honda廠隊車手),新款CBR 600RR熱賣是理所當然。

 

至於Kawasaki在2003年出「茅招」,除了推出專為World Supersport(WSS 600世界賽)而設的ZX-6RR(600cc)外,同時推出636cc的ZX-6R,廠方希望藉更大排氣量吸引騎士購買。當時,不論是Honda及Kawasaki的戰車已進入電子燃油噴注時代,至於Suzuki GSX-R600,由2001至2003並沒有明顯的改良。

 

由於競爭對手來勢洶洶,Yamaha不敢怠慢,在2003年推出新一代YAMAHA YZF-R6。然而廠方只著重升級新車的性能,外型卻跟舊款分別不大,因此顯得有點落伍。新R6的外型較舊款多一點結實的肌肉感,但車廠表示新引擎包括中缸、活塞及曲軸等等超過95%部件經過重新設計。

 

廠方為加強進氣效能,改良Ram-Air增壓之餘,還改用38mm節氣伐電子燃油噴注系統,總共7個設於汽缸、曲軸、進氣管導、油門等等的感應器為電子燃油噴注提供數據,目的是提升引擎燃燒效能之餘,並符合日趨嚴緊的環保法。而新車改用電子燃油噴注後,油門反應與採用化油器的R6有非常明顯分別。新一代R6除了馬力提升外,乾重由舊款167kg減磅至162kg。

 

2003 yamaha yzf-r6

 

throttle body

●新R6採用電子燃油噴注系統供油,但38mm節氣伐保留傳統化油器,廠方稱新系統結合化油器及電子燃油噴注的優點,目的是使Pick Up(特別是從關閉油門至開啟油門一刻)反應更暢順及為引擎提供最適當油量。或許是因為R6首次使用電子燃油噴注系統,所以油門反應較窒動。

 

Deltabox III C

新款CF壓鑄技術製造鋁合金車架

採用CF (Controlled Filling) 壓鑄技術製造的Deltabox III(舊款是Deltabox II)鋁合金車架由兩組主件組合而成,繞焊接駁位更由舊款16處減至只有2處。新車架除了較舊車架輕500g外,橫向抗扭大幅提升50%,配合較舊款長10mm的新尾搖臂,使新車有更好的操控反應及更佳的直路穩定感。這代R6更成為首款使用CF壓鑄技術製造車架的街車。

 

1999 yamaha yzf-r6

舊款鋁合金車架明顯有更多焊接位。

 

●2003 YAMAHA YZF-R6官方短片

 

2003 yamaha yzf-r6

●採用鈦合金製造的排氣管較舊款大幅減磅,與及採用輕量化輪框,新設計的尾搖臂同樣使用CF (Controlled Filling) 壓鑄技術製造

 

2003 yamaha yzf-r6

●鍛製腳踏。

 

2003 yamaha yzf-r6

●新設計尾燈。

 

2003 yamaha yzf-r6

 

2003 yamaha yzf-r6

●新款頭燈。

 

2003 yamaha yzf-r6

●2003-2004 YAMAHA YZF-R6

 

~~~~~~~~~~~~~~~~

 

yamaha yzf-r6

yamaha yzf-r6

 

2005年面世的YAMAHA YZF-R6沿用傳統的外型設計,但最搶眼的轉變是改用提升行駛表現的Kayaba 41mm直徑倒立前叉,提供預載、回彈及下壓全調校功能;事實上,最先採用倒立前叉的600大包圍是2004年推出的Suzuki GSX-R600。

 

掣動方面,新R6升級採用放射式卡鉗,煞車碟增至310mm(舊款298mm),並且使用有更直接煞車手感的"直泵",大大加強剎車效能。為了增加車輛的直路穩定性,前傾角及搖曳距分別增加0.5度及9mm,令輪距增至1,385mm(舊款1,380mm),前輪胎亦由舊款120/60 ZR17改為更厚的120/70 ZR17。廠方為了提升R6的改裝潛能,節氣閥的進氣導流管由舊款的38mm提升至40mm,引擎經過調整後馬力增至124hp馬力(包括Ram-Air)。

 

yamaha yzf-r6

●引擎獲得多項改良後,可讓騎士更容易地運用扭力,馬力也有提升。

 

2005 yamaha yzf-r6

●廠方不斷改良引擎。

 

yamaha yzf-r6

●自2003 YZF-R6的節氣閥便採用不同長度的生氣風杯,引擎的第1及第4汽缸採用較短生氣風杯,而第2及第3個汽缸採用較長生氣風杯,目的是希望引擎可兼顧中及高轉的扭力及馬力輸出。但隨著科技進步,YAMAHA更將YCC-I(Yamaha Chip Controlled Intake電腦控制生氣風杯)投放至2008 YZF-R6上,讓車輛有更佳的馬力輸出帶。

 

yamaha yzf-r6

●節氣閥的進氣導流管由舊款38mm直徑提升至40mm直徑,提升車輛改裝潛能。

 

2003 yamaha yzf-r6

 

2005 yamaha yzf-r6

舊款R6採用俗稱"橫泵"的煞車手泵,但由於使用R6出賽的車手眾多,萬一車手更換煞車手泵就失去參加600 Supersport原裝組比賽資格。在徇眾要求下,YAMAHA為2005 YZF-R6轉用提供更直接煞車反應的"直泵"。此外,廠方為加強新車的掣動性能,煞車碟直徑由舊款298mm提升至310mm。

 

2005 yamaha yzf-r6

 

2005 yamaha yzf-r6

2005 YAMAHA YZF-R6的外觀與上一代分別不大。

 

2005 yamaha yzf-r6

●廠方更為這代YZF-R6推出羅絲特別版,不同之處是改用Termignoni 排氣管。

 

2005 yamaha yzf-r6

●好友Bike中收藏著羅絲版YZF-R6。

 

2005 yamaha yzf-r6

 

2005 yamaha yzf-r6

2005 YAMAHA YZF-R6

 

yamaha yzf-r6

 

 

 
 
 
 


 

會員感想分享

總計 0 個記錄,共 1 頁。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末頁
E-mail: 用戶名: 匿名用戶
感想內容:
評論等級:
驗 證 碼: 验证码